电话:13480730528 大客户专线:13480730528

文化传承-客家红菌豆腐制作技艺配音解说词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9-08-14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麓,南岭余脉北端,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早在唐末五代之际,南迁的客家先民纷纷定居于此,不断繁衍生息。勤劳淳朴的会昌客家先民,不仅保留了大量中原的传统礼俗,还创造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会昌客家文化,其中,客家红菌豆腐制作技艺,是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
客家红菌豆腐制作技艺是指用发酵了菌种、豆腐渣等加工制作成一种表面长满红毛的客家菜肴的传统手工技艺。红菌豆腐味道甘甜,可以和诸菜拌煮,不论是拌鸡、鸭、鱼、牛肉,还是拌各种青菜,炒、焖、蒸、炸均可,是一道独特的客家风味,深受会昌客家人喜欢。目前,会昌县城及各乡(镇)市场均有红菌豆腐出售,往往很快脱销。
客家红菌豆腐的发明十分偶然,相传是当地有户人家把豆腐渣放置在屋子里,在凑巧的温度和湿度下,豆腐渣长出了一层红色菌毛,还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主人家试煮着吃后大赞好吃。从此,勤劳智慧的会昌客家人就开始流行吃这种食材。其制作技艺也就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流程:
1.制菌种。菌种,是客家红菌豆腐制作技艺的关键,一般用豆腐渣自然发酵,也可以用玉米发酵的菌种。将豆腐渣压去残存的豆浆,放入大锅里炒熟,放置于薄薄的豆腐板上,自然发酵成菌种颗粒,再复板一次。两三天即可得到菌种。
2.下菌种。将菌种表面一层红色的粉轻轻刮下来,晒干后干燥处贮存。不能采集到菌脚,否则做出来的红菌豆腐会有霉斑。
3.炒豆渣。将豆腐渣用石头等重物压紧,待豆浆自然分解水分消失后,放入大锅中炒,不停翻动,以免烧糊。炒成粉末状时,即可出锅。炒豆腐渣,十分考验体力,既要将豆腐渣炒熟,又要防止其烧糊。
4.晾豆渣。将炒熟的豆腐渣放在盘蓝等器物上,薄薄摊开,以便热气散发。
5.拌菌种。以手去感受豆腐渣的温度,到了适温时,将适量的菌种与炒好的豆腐渣放一起,不停搅拌,直至均匀。
6.打豆渣。将薄豆腐格子和豆腐板洗干净,豆腐板上垫一层干净的透明纸,将拌有菌种的豆腐渣打到格子里,用手压实。
7.堆架。将打好的豆腐渣统一堆放在一起自然发酵,如室内气温低,还需盖上一层毛毯。发酵12小时后,再根据气候上架,如室内气温过高,要加大中间的缝隙,否则全部会闷坏。
8.复板。第二天,豆腐渣的表面就长出了一层薄薄的红色的毛,这时要取一块干净的豆腐板,覆盖在豆腐格子上面,上下两面对调一下。再自然发酵一晚,红菌豆腐就做好了,可挑到市场出售。
客家红菌豆腐制作技艺是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客家饮食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客家人“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客家红菌豆腐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年轻人纷纷涌入大城市,客家红菌豆腐的制作过程繁复,费时费力,体力耗费大,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该传统技艺面临失传。为此,该县文化部门群策群力,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鼓励客家厨师多开发红菌豆腐菜品,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传统的客家老味道。










免责声明: 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