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0730528 大客户专线:13480730528

骆驼祥子博物馆语音导览配音脚本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19-07-27

一、博物馆概况
欢迎大家来到骆驼祥子博物馆,这里也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故居,老舍先生从1935年8月起在此居住,时任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美丽的青岛湾畔,在老舍故居周围的街巷中,还分布着三十余处文化名人故居,以及万字会旧址、德国总督楼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了一个内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人街区,堪称青岛美丽海岸线上的一条光彩夺目的人文走廊。2010年5月24日修复后的老舍故居,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提议命名“骆驼祥子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我国首座以一部文学名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
骆驼祥子博物馆分为序厅、版本厅、创作厅、艺术厅、青岛厅和尾廊,利用复原陈列、实物陈列和电子影像等展陈手段,全面展示了老舍先生在青岛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特别是《骆驼祥子》这部文学名著的创作、发表、出版、研究等方面的情况。
(一)概况
1934年初秋,老舍先生在济南接到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邀请他前去任教的函,9月初与夫人胡絜青商量,决定正式接受国立山东大学的聘书,立即到青岛任教。1934年9月到1937年8月,在青岛度过了他三年意义深远的教学和文学创作生涯。他对栖居地的独特风貌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精妙的感知,写下了《五月的青岛》、《青岛与山大》等多篇描述和赞美青岛的文章,是我们这座城市中一位伟大的解读者。据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回忆,在青岛期间,老舍先生曾先后在莱芜路、金口二路、黄县路三个寓所居住,1935年8月,搬到了黄县路6号(现在的黄县路12号)一栋二层楼房的一楼居住。这里不仅离山大校门近,环境安静,而且有院子可供爱好武术的老舍先生每天习武锻炼,一直住到1937年8月,老舍全家离开青岛。
在三处寓所中,黄县路12号是老舍先生居住时间最长,也是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译本最多的世界性巨著《骆驼祥子》就诞生在这里。胡絜青曾多次表示“终生难忘黄县路”,她在2001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老舍在山大的两处故居》一文中,详细描述过这座“老舍”;序厅中舒乙先生亲笔撰写的前言也介绍了“老舍”里这段黄金时期。透过胡絜青女士和舒乙先生的文字,我们可以用想象还原当年老舍笔下的“理想家庭”的图像——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样简朴的屋宇间,构筑着文学的摩天大厦。
(二)前言
您面前的是舒乙先生亲笔撰写的前言。前言详细介绍了老舍先生在青岛这段人生的黄金时期中的工作和创作情况,并肯定了《骆驼祥子》在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意义。
(三)兵器架
序厅里摆放的兵器架,是老舍先生在此居住期间摆放兵器的地方。老舍先生虽是一代文人,但他是个武术爱好者,当年每天早晨练武,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未间息,这表明了老舍先生的一种生活姿态,同时也能看出他的意志力。在版本厅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老舍先生试用过的兵器以及他喜欢练的“鸳鸯螳螂拳”的拳谱。
三、版本厅
(一)概况
版本厅是老舍先生当年的客厅。1936年春天,就在这间客厅里,山大的一位朋友来老舍先生家中做客,谈起北平两个车夫的经历,其中一个买车,又卖车,可到头来还是贫穷。另一位车夫被抓了壮丁,逃出兵营时遇到并牵走了三匹骆驼。听到这个故事,老舍先生产生了可以写一部反映车夫生活的小说的想法。版本厅主要陈列《骆驼祥子》近百种珍贵的国内外版本,同时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生平。
(二)老舍先生生平
老舍先生出生于1899年2月3日,在他晚年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他写道:“我出生的那一年,是赫赫有名的戊戌年”。左边第一块展板中,上面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北京小羊圈胡同,现在改为了小杨家胡同。在北京时期老舍先生加入了基督教,认识了燕京大学的神学教师伊文思,后来伊文思和宝光林介绍他到英国去讲学。1924年9月,老舍先生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汉语教师;1930年老舍先生回国,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四年;1934年9月到达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老舍先生一家被迫离开青岛,生活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开始了抗日流亡的八年风雨历程。在山东这七年时间,老舍先生的家庭生活、文学创作事业都达到了理想状态。1946年,他同曹禺一起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1949年,老舍先生回到北京,住在北京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里,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现已开辟为老舍纪念馆。1966年老舍先生在北京去世,终年67岁。
(三)国内外版本
《骆驼祥子》前后被翻译成了三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译本最多的一部。版本厅里陈列着《骆驼祥子》近百种珍贵的国内外版本,包括日语、法语、德语、俄语、希伯来语等版本,以及2018年2月收到的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先生和小女儿舒立先生赠送的巴西最新出版的葡萄牙语版,目前博物馆还在向社会征集各版本的《骆驼祥子》。这些版本中比较有价值的是大玻璃橱窗里展出的1939年人间书屋出版的首个单行本、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另外还有1945年美国人埃文斯·金翻译的第一个外文版本——英文版,当时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成为了当年美国的畅销书之一。
四、创作厅
(一)概况
创作厅是老舍先生当年的书房。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大量作品,都是在东窗下的小桌上完成的。迎面小橱窗里陈列的是老舍先生生前使用过的笔筒、钢笔、印泥罐、水仙花盆,展柜里还有一幅珍贵的老舍先生的真迹,是他与夫人悼念傅抱石逝世时写的一封信函。四周展墙上挂有老舍先生的全家福、1936年老舍先生在中山公园樱花树下的留影、老舍先生在山大任教时的照片、1931年老舍先生与胡絜青女士的结婚照。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青岛书法家抄写的老舍先生作品《我怎样写<骆驼祥子>》,细读后让您对这部文学巨著的创作背景会有更深的理解。门侧墙上所悬挂的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先生的绝笔画《秋艳》,是她九十七岁高龄时所作,为真迹。
(二)《骆驼祥子》创作过程
从创作厅整面墙上悬挂的老舍先生《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骆驼祥子》是我做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这本书和我的写作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这是一部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他还介绍了这部作品的灵感起源:记得是在一九三六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谈到他在北平时用过的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曾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后来这位“山大”同人又讲到另一个车夫的经历,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牵回三匹骆驼回来。……我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核心。
当年老舍先生每天平均写两千字,一边写,一边寄送上海,1936年9月,在《宇宙风》杂志上首次发表,连载24期,历时整整一年。展柜中所展示的《宇宙风》杂志就是《骆驼祥子》首刊的版式。






免责声明: 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